宝安治水让茅洲河畔成市民打卡地

2020-07-02

“智”治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前不久,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来深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其中聚焦报道了茅洲河治理成效。各媒体在报道时提到,水污染治理攻坚的“宝安模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其形成了 “一种模式、三全治理、三全达标、八大举措”等水污染治理模式,为我国其他城市的水污染复杂地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央视报道截图。

宝安区曾是城市黑臭水体

大量存在的一个代表地区

水污染对宝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困扰

但是

这种情况在2019年出现了“逆袭”

目前

宝安61条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

其中43条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

全区574个小微水体消除黑臭

13条入库支流消除劣V类

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逆袭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的美好画面

重回视野

茅洲河:治理后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日,在茅洲河宝安段燕罗湿地,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由于风景好、水景佳的缘故,游人专门至此拍照留念、野餐。燕罗湿地是因着茅洲河整治而“大翻身”的河岸公园,如今更成了深圳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之地,堪称深圳市治河造景典范,也给全域群众带来满满幸福感和获得感。


治理后水清岸绿的茅洲河。

茅洲河在宝安境内有18条支流,流域面积157平方公里。经过4年的不懈治理,茅洲河(宝安段)不少干支流河段如今水质清澈。“目前,经过久久为功的综合治理,茅洲河(宝安段)水质正逐步改善。”宝安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2020年底前,实现茅洲河国考共和村断面稳定达到Ⅴ类,11条一级支流达到地表水Ⅴ类。

据了解,早在2019年10月,茅洲河共和村断面已首次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提前1年2个月完成水质考核目标。此外,2020年1月至6月,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氨氮、总磷指标每月均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另外,2020年以来,茅洲河1+18条干支流已稳定消除黑臭,根据6月最新水质监测结果,上寮河、老虎坑水2条河道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新桥河、罗田水等4条河道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水,道生围涌、衙边涌等6条河道水质则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

记者获悉,2016年以来,茅洲河宝安片区已投入约198亿元开展河道整治、污水处理、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等工作。目前,已完成1419个入河排污口及84.8公里防洪整治;新建污水处理厂站3座,提升污水处理能力;2019年启动的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宝安段),也正在开展最后4公里建设,工程计划于7月底完工。

“1338”:水污染治理“宝安模式”

4年来,茅洲河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秘诀是什么?

这得益于宝安形成了“1338”治水模式

一种模式、三全治理、三全达标、八大举措

“一种模式”即在全国首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EPC治理模式。打破“岸上岸下、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老路,引进中电建、中交建等国内一流大型央企,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全方位治理黑臭水体。

“三全治理”则是坚持“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的“三全”治理技术路线,基本实现全面消除黑臭治理目标。

“三全达标”是指力争实现“从明渠达标到明、暗渠全河段达标,从干流达标到干支汊流全流域达标,从晴天达标到晴雨天全天候达标”的治理目标。

八大举措是全面实施“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引导”,确保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据统计,2016年以来,宝安区累计投入454亿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类、正本清源类以及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类工程。

在此期间,宝安也注重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智慧水务,包括上线运行国内首个河长制智慧管理软件“宝安河务通”App,强化河道及水务事件巡查;采用管道潜望镜技术、三维激光等技术开展溯源纳污,推进源头截污;采用“隧洞+生态库”方式,首次实施盾构作业以保护水库水资源等。

值得注意的是,宝安区目前排水管网达到14125公里,补齐了40年历史欠账,基本实现全境范围内严格意义雨污分流;累计改造4681个排水小区,占全市改造排水小区总量的35%。与此同时,宝安还纵深推进小微黑臭水体排查整治,47座小湖塘库已稳定消除黑臭;205条排水渠涵中,99条明渠已稳定消除黑臭,81条暗涵已完成整治;59个雨水泵站前池中,35个已消除黑臭。

来源:宝安日报

航天智慧治水利器“河务通”

我院研制的国内首个面向河流巡管的智慧管理系统“河务通”2018年成功上线,“河务通”首创河长制城市网格化管理结合,融合河湖信息资源,实现河湖监管巡办分离、全面管控,为深圳市310条河流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提供了治水利器。

在此基础上,我院又创新研发了智慧河湖系统、排水管网管理系统、涉水污染源监管系统、防洪排涝综合管理系统、治水提质管理系统等,逐步打造出了面向流域系统化治理的厂网河污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产品体系,为政府在河湖治水提质、水环境治理监管等方面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决策,促进河湖水环境面貌明显提高,用科技手段助力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河湖长制综合管理系统


河湖长制指挥决策驾驶舱


应用管理平台

应用App